The Browning Version

The Browning Version

六月 21, 2018

如果把近几年的电影作品比作加冰可乐的话,那90年代的电影就像是一碗温过的陈酿,这部影片也算是一个代表,片中想要表达的东西含蓄到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又明确到可以让你有所收获和思考。

一场传统和自我的博弈——这是我的第一感受,片中很多细节都可以告诉我们当下是个传统的环境,学校是男校,早上的晨祷不可以迟到一秒,不能在学校里奔跑,语言学院的老师严肃古板,教授的是希腊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学校的气氛充斥着拘束,但是学生们依然钻着空子释放青春的活泼,上学骑着飞快的单车,从美国来的化学老师,这些都是新生事物的代表。

并不例外,故事发生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化学实验抓住了学生们眼球和尖叫与之相对比的是显得晦涩难懂的古典文学,老教师想方设法勾起同学们的兴趣但并不奏效,以冷漠收场。在新奇事物的面前,传统的东西带着人们对它保守古板的既定印象,没有办法融入到生活中而显得无力又惋惜,直到男孩儿掏出了白朗宁的译本,使情节得到升华,点名了主题,片中的情绪也开始有所转变。

看到后面我发现影片可以说是多线并行,除了可以感受到的传统在时代发展中的无奈,还有对爱情友情,为人处世的态度,片中有几句台词反复的出现,在不同的时刻敲打着我们的心。

“你所得到的都是你应得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影片一开始主人公就经常提到话,而更多被津津乐道的却是他古怪的表情和语调。原本以为婚姻生活还算平稳,但在妻子眼里他却是个懦夫,从来不拒绝,不反抗。当得知妻子与同事暗度陈仓已久的时候,不是意外而是恍然大悟,原本觉得绅士的行为并没能让爱情走得更远,从惺惺相惜到自我反省,主人公选择做出改变,结束在婚姻和事业中封闭的内心,以求解脱。

“我知道的世上最糟糕的事情只有两件,那就是搬家和离婚。”这句话曾多次被当做笑话提起,但是只有当事人知道这样糟糕的事情正在发生,逼迫着他做出改变,学着说不。时代总在往前走,在发现新事物的同时就会有旧东西被丢弃,包括主人公对已逝去的爱情的坚持。尽管有不舍和无奈但所幸,主人公终归还是重新捡起他年轻时搁置的《阿伽门农》的那个未完成的译本,以向传统致敬的姿态,去修复自己的人生。

“我不知道为什么学生们现在不觉得我有趣、也不再笑我了”、“一开始我就明白我不知道如何取悦别人”、“现在我不但不讨人喜欢,还招人厌……”这些话语都说明了主人公在最初也曾希望获得认同。但是当一个被世人所弃的人也开始抛弃这个世界,这是出于无奈,而且是可悲的。而这时也就出现了片中最可爱的人物。这也是导演在温柔地提醒我们,总有人愿意抛开他人无知的中伤,将你我温柔以待,其实了解一个人真的要身体力行才可能做到,很多时候的“亲自”是打开新大门的钥匙。没有成见才没有偏见,才有可能发现一个人的好。

“其实他并不讨厌任何人,也不喜欢任何人”这是男孩儿对老教授的看法。他们之间的感情定是影片的最动人之处,男孩儿几乎是唯一对老教师有感情的学生,尽管不谙世事,却对他很了解,也能看出男孩儿是自己最钟爱的学生。男孩儿带着天真善良,尽管调皮,但他的真诚却会让人心头暖暖。像一颗小火苗,给别人带来温暖的同时驱赶着周遭的黑暗,不会对别人作最坏的设想,即使不能够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也会出于良心而主动避免各种容易暗示出恶意的行为。影片所要表达的还有他的好学和不自知的感同力,对老教师的朗诵有着穿透文字的理解,和想要让《阿伽门农》变得更优秀的热情,仿佛变成了年轻时的老师。而他对于老教师神情和语调的模仿,尽管有讽刺效果,但还是透露出潜在的对被模仿者的崇敬和向往。

虽是二十多年前的影片,今日再看,并没有与时代脱节的感觉,还是能让人心头狠狠一颤。不仅是导演丝丝入扣观察的结果,更是说明时光荏苒,人类世界仍日日重复上演着同样的戏码,犯着同样的错误,在传统和自我中找平衡,但这也正是我们能够有所进步的原因,并不拘束在学术上,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是稳中求变的,这样才能能找到更好的自己。